平王东迁做的这件事无疑成为压垮周天下稻草

      • 发布时间:2022-02-24 10:58
      • 作者:www.yfxzm.com

      周平王姬宜臼(?―公元前720年),姬姓,名宜臼(一作宜咎),周幽王姬宫湦之子,母王后申后(申国国君申侯之女),东周第一任君主,公元前770年―公元前720年在位。周幽王在位时,将姬宜臼立为太子。后来,周幽王宠幸妃子褒姒。周幽王八年(公元前775年),周幽王竟然废嫡立庶,废黜申后的王后之位,姬宜臼的太子之位;改立褒姒为王后,褒姒所生之子姬伯服为太子。姬宜臼便与母亲申后暗中逃到申国,投奔申侯。

      周幽王十一年(公元前772年),申侯因周幽王废黜女儿申后、外孙姬宜臼之事而恼怒,于是联合鄫国(河南方城)、犬戎大举进攻西周都城镐京(今陕西省西安市)。不久,犬戎攻陷镐京,在骊山之下杀死周幽王,掳走褒姒,取走周朝的全部财物离去。申、鲁、许等诸侯国拥立姬宜臼继位,是为周平王。周平王元年(公元前770年),周平王为躲避犬戎的侵袭,于是在秦国大军的护送下,将都城东迁到洛邑(今河南洛阳),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“平王东迁”。虽然周平王东迁后,周王室的整体实力明显下降。但是,周平王干了一件蠢事,无疑加快了东周衰落的速度,导致周天子颜面扫地。

      具体来说,周平王东迁后,任命郑武公担任司徒,让他与晋文侯一同辅佐周王室。周平王在郑武公、晋文侯的辅佐下,勉强支撑残局。东迁之后的周朝,史称东周。东周开始的这一年,便是春秋时期的开端。原本,东周的衰落,是比较缓慢的,也即东周开始的时候,大家还是将周天子放在眼里的。不过,周平王却主动让削弱周王室的威严,导致各个诸侯国越来越不把周王室当回事了。

      根据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中的记载:郑武公、庄公为平王卿士。王贰于虢,郑伯怨王,王曰“无之”。故周、郑交质。王子狐为质于郑,郑公子忽为质于周。

      周平王在位时期,相继册封郑武公、郑庄公父子担任周王室的卿士。后来由于郑国实力雄厚,周平王对郑庄公怀有戒心,不愿意让郑庄公继续担任周王室的卿士。所以,周平王就趁着郑国多事,郑庄公没有前来上任的机会,想撤掉他卿士的职务,并暗中将朝政交给虢公来处理。郑庄公得知后,便埋怨周平王,马上赶到洛邑(今河南洛阳),对周平王施加压力。面对郑庄公的压力,周平王不仅没有保持天子的尊严,反而再三赔礼,但郑庄公仍然不依不饶,做出依附不肯善罢甘休的态度。

      对此,周平王只好提出让王子狐(姬狐)到郑国作人质。不过此举太有损周天子的颜面,于是群臣提出相互交换人质的办法,让郑庄公的儿子公子忽也来洛邑作人质,而王子狐去郑国则用学习的名义。史称周郑交质。对此,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,从这一史实可知,周平王东迁后,周王室已势力衰微,周王室名义上还是天子,实际上要看大诸侯的脸色行事。为了达成妥协,作为天子的周平王和作为诸侯国国君的郑庄公,居然采用了进入春秋时代以后各诸侯国间普遍采用的一种交流手段,即交换质子,这无疑是让人大跌眼镜的。

      在战国时期,各个诸侯国之间互相交换人质的做法就比较频繁,比如秦王嬴政之所以是在赵国都城邯郸出生的,正是因为他的父亲是秦国派到赵国的人质。同样的道理 ,赵国也会派出一位公子到秦国当人质,这自然符合对等的原则。但是,郑国是周王室册封的诸侯国,二者根本不是对等的关系,也即郑国是隶属于周王室的。在此基础上,周平王和郑国互相交换人质,无疑拉低了周王室的地位,让周天子颜面扫地。

      进一步来说,周郑交质这一历史事件,可以类比东汉末年,曹操称魏王一样。建安二十一年(216年)四月,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,邑三万户,位在诸侯王上,奏事不称臣,受诏不拜,以天子旒冕、车服、旌旗、礼乐郊祀天地,宗庙、祖、腊皆如汉制,国都邺城。王子皆为列侯。对此,在笔者看来,在曹操称魏王之后,他名义上还为汉臣,实际上已是皇帝。同样的道理,周郑交质后,周平王名义上还是天子,实际上已经如同一个诸侯国了。当然,周平王来说,这么做也是实属无奈,因为当时的东周,确实拿郑国没有什么办法。

      周平王东迁时,因秦国国君秦襄公在犬戎攻打周朝时,作战得力,立有大功,而且还派兵护送他迁都,于是提升秦襄公为诸侯,赐封给他西戎攻占的岐山以西土地(今陕西省凤翔县一带)。对于当时的周平王,自己没有实力收复西周的故地,只能将被西戎占据的土地,册封给了秦国。由于大片疆域的丢失,周王朝仅仅拥有今河南西北部的一隅之地,东不过荥阳,西不跨潼关,南不越汝水,北只到沁水南岸,方圆只有六百余里,地窄人寡,与方圆数千里的大诸侯国相比,它只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国而已。在春秋初期,郑国恰恰就是这样一个中等诸侯国,也即郑庄公时期的郑国,拥有和周王室不相上下的实力。

      最后,周平王五十一年(公元前720年),周平王去世,谥号平王。周平王的太子姬泄父(姬洩父)很早去世,故由周平王之孙、姬泄父之子姬林继位,是为周桓王。周桓王十三年(鲁桓公五年,公元前707年),当时郑庄公在周王朝以卿士身份执掌朝政。周桓王不甘心受郑庄公的控制,于是夺去郑庄公的权力,因此郑庄公便不再前来朝觐。 同年秋天,周桓王带领诸侯讨伐郑国,郑庄公出兵抵御。周桓王率领中军;虢公林父率领右军,蔡军、卫军隶属于右军;周公黑肩率领左军,陈军隶属于左军,这就是著名的“繻葛之战”。

      在这场战役中,郑国的祝聃射中周桓王的肩膀,周桓王虽然受伤,但还能指挥大军。祝聃请求前去追赶,郑庄公说:“君子不希望欺人太甚,哪里敢欺凌天子呢?只要能挽救自己,国家免于危亡,这就足够。”于是鸣金收兵,周桓王便逃走,史称繻葛之战。对此,在笔者看来,相对于周郑交质,繻葛之战无疑揭开了周王室最后的遮羞布,让周王室的衰弱暴露无遗。在这场战役后,不仅郑庄公更加肆无忌惮,齐国、晋国、秦国、楚国等大国更是逐鹿中原,一点也不用担心周天子的讨伐了。对此,你怎么看呢?

      相关推荐: